首页 大会议程 分论坛十七

分论坛十七:数字地下空间精准位置论坛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7日 来源:


分论坛:数字地下空间精准位置论坛

承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网工作委员会

                 中国测绘学会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

人:李学军   李 刚

   间:10月19日下午 14:00-17:30

   点: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  304会议室



主讲人:陈学庚 

个人简介:陈学庚,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农业部西北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学庚院士扎根边疆基层一线从事农机研究和推广工作54年,为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突破了地膜植棉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克了滴灌技术大规模应用农机装备难题,研发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机具,为促成新疆棉花产量两次飞跃提供了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撑。扎根新疆,建设创新团队,培养高级科技人才40余名。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获国家专利1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专利技术转化后获国家优秀新产品9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撰写专著4部。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华农业英才奖等荣誉称号16项。

报告名称:精准位置服务助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

报告摘要:国家提倡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位置服务。数字科技被广泛应用我国农业生产中,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传统农业正一步步迈向精准、智能。报告从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滴灌节水技术、无人机农业服务技术、无人农场技术等方面,重点介绍精准位置服务助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主持人:李学军

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地下管网工作委员会

职务/职称:秘书长



主持人:李刚

单位:中国测绘学会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

职务/职称: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主讲人:金双根

个人简介金双根,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电磁科学院院士,联合国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土耳其科学院院士,IUGG会士,IAG会士,上海市“领军人才”,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测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武汉大学学士,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之后分别在澳大利亚、韩国、美国等工作。主要从事卫星导航、环境遥感和空间行星探测及应用,做出了多项系统性原创成果,如揭示了 GNSS 反射测量散射机理,提出了GNSS遥感方向,突破了GNSS遥感技术难题,推动了相关研究和应用。在国际顶尖或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27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科书10余部,被Nature等引用8000余篇次,H指数大于48,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担任国际IUGG委员会主席,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主席(2016),国际行星科学协会(IAPS)主席,以及10余本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4项,中国侨联贡献奖一等奖,印尼教育与文化部“世界级教授”,爱思唯尔“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年世界前2%顶尖学者等。

报告名称:北斗/GNSS精密单点定位模型及应用进展

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北斗和多系统GNSS快速建设与发展,多系统GNSS数据处理和应用已成为GNSS领域的发展趋势。精密单点定位(PPP)利用单台 GNSS接收机实现全球精密绝对定位,可以精确估计测站绝对坐标、接收机钟差、天顶对流层延迟及水平梯度和斜路径电离层延迟等参数,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但由于多GNSS系统在卫星轨道、时间和坐标系统、信号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多系统多频GNSS数据处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报告充分考虑GNSS各类系统误差,建立了多系统不同频率GNSS PPP模型,包括单频、双频、三频、四频和五频PPP模型,优化了对于观测值随机模型的处理,考虑了不同系统观测值差异,相同系统不同频率观测值的差异,高度角和多路径的影响等,通过了等价性原则证明了不同的模型的等价性和差异性,验证了模型在静态定位,动态定位和精密时间传递中的性能,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了相关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推广了GNSS地震学应用。



主讲人:蔚保国

个人简介:蔚保国,研究员,博导,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电科集团首席科学家、第五十四所副总工程师、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综合PNT技术研究,带领团队承担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中欧伽利略科技合作、国家重点研发等计划核心科技攻关任务。获北斗工程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十佳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18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报告名称:天空地协同精准位置报告系统与应用实践

报告摘要: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已覆盖全球,时空服务将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未来我国将以北斗导航为基石,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时空服务体系。本报告面向精准泛在位置服务与安全监视需求,介绍天空地协同精准位置报告系统与应用实践,主要包括背景与国内外现状、天地协同精准位置报告概念与架构、典型系统与装备进展、若干领域探索实践、未来前景展望等。



主讲人:姜鹏

个人简介:姜鹏,FAST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导。于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到国家天文台工作后,主要从事FAST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目前担任科普中国形象大使,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曾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詹天佑奖、第二十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第三十二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广西技术发明一等奖。

报告名称:FAST大尺度位置精准测量

报告摘要:FAST是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普通结构的要求,望远镜对测量的精度要求极高,需要在公里级尺度达到毫米或亚毫米的精度,而且对实时性及耐气候性要求高。这对FAST测量技术提出极大的挑战,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制出适用于FAST的测量与控制技术,不仅满足精度的要求,同时也达到全天候实时测量的需要。本报告简要简要介绍FAST测量与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技术创新情况。


 

主讲人:耿江辉

个人简介:耿江辉,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入选国际大地测量学会IAG会士,202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1年英国工程科学委员会EPSRC创新研究员,2012年美国Cecil H. & Ida M. Green地球科学基金会Green学者。获英国皇家导航学会New Navigator称号,美国导航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留学生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担任国际大地测量学会GNSS完好性与质量控制分委员会副主席,主持武汉大学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相位偏差分析中心,担任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会刊ASR副主编和GPSS、MST等权威SCI期刊编委等,在AGU、IAG等国际权威学术大会做邀请报告和主题讨论十余次。

报告名称:北斗/GNSS相位钟差和相位偏差产品综合

报告摘要:多系统GNSS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高精度应用的创新。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技术(PPP-AR)是多系统GNSS在广域实现最高定位精度的关键。近些年来,一些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分析中心开始提供相位偏差产品方便用户实现PPP-AR。但是这些分析中心提供的多系统产品是否相互兼容,是否能实现产品合并尚待确定。本研究将四家机构提供的2020年多系统(GPS/Galileo/BDS-2/3)相位偏差产品进行合并。所有的相位偏差产品首先转换为OSB(Observable-specific signal bias)的形式,然后和卫星钟差产品一起评估。产品的整周特性在合并过程中将一直保留。结果表明,GPS、Galileo、BDS-2和BDS-3的钟差一致性分别为6.8、7.1、14.9 和14.6 ps。北斗产品一致性较差主要是由于稀疏的测站分布和轨道模型不准确。利用全球均匀分布的151个MGEX测站进行动态精密单点定位(PPP)实验,发现合并的相位偏差产品的定位精度优于单个分析中心提供的产品。相对于浮点解,模糊度固定可以将东方向的定位精度提高29%-50%。使用合并的相位偏差产品,多系统(GPS/Galileo/BDS-2/3)PPP-AR在东、北和高方向的定位精度分别可达到0.62、0.64和1.90 cm,而单系统GPS PPP-AR仅能实现0.87、0.88和2.60 cm的定位精度。


 

主讲人:孟宪伟

个人简介:孟宪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兼任IEC TC 80/PT 61108-5和IEC TC 80/MT 19 GMDSS工作组成员、IEEE Member、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信部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编审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测绘学会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遥感测绘学会理事、安徽省电子学会理事

主持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20余项专项课题;主导制定中国北斗第一个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国际标准IEC 61108-5,并主编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6项;申请专利53项、获授权专利38项(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3项;自主研发的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技术鉴定5项;在IEEE Trans等国内及国际顶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其他省部级奖项4项。

报告名称:国标《北斗综合监测系统工程技术标准》解析与应用

报告摘要:为了促进国家综合PNT体系的建设,保证北斗卫星综合监测系统工程质量,推进以北斗为基础的PNT综合监测技术在位置和时间监测方面的应用,满足国家重大行业对位置和时间监测质量的需求。根据住建部《关于印发〈201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修订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制国家标准《北斗卫星综合监测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测绘领域相关北斗综合监测系统的架构设计、工程施工及运行维护。该标准涉及的北斗综合监测系统由地基增强网与通信网、位置和时间监测终端以及云服务平台组成。系统建立以北斗为核心统一时间和空间基准,所采用的位置和时间监测终端主要以北斗为主,弹性集成加速度计、陀螺等传感器,并结合自适应深度融合监测方法,为监测目标提供全天候、自动化、高效能的位置和时间监测服务。



主讲人:杨健

 

个人简介:杨健,现任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本科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现为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咨询工程师(投资),享受贵州省政府津贴专家、贵州省工程咨询协会会长,中国测绘学会位置服务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工程设计分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桥梁设计、咨询和科研工作,主持过平塘特大桥、红水河特大桥、抵母河特大桥、夜郞湖大桥、峰林特大桥、岩架特大桥、六广河特大桥、赫章特大桥、武佐河特大桥、沙坨特大桥、香火岩特大桥、花鱼洞大桥重建工程等数十座特殊桥梁的设计,参与过清水河大桥、江习古高速公路红军大桥等十余座特殊桥梁的咨询。曾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勘察设计奖,主持设计的平塘大桥荣获本年度国际桥梁大会“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和菲迪克(FIDIC)全球工程项目杰出奖。

报告名称:隧洞式数据中心及其发展趋势

报告摘要:数据中心是推动整个社会高度数字化、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对国家或企业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由于高环境敏感性与高能耗性导致数据中心的选址与节能一直是整个产业链的首要和关键问题。随着国内首例大型隧洞式数据中心的建成,隧洞式数据中心所具备的诸如高隐蔽、高防护、绿色节能等优势逐渐被人们所关注。隧洞式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新型数据中心,本报告分析地方发展与地方特色,研究隧洞式数据中心建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旨在为地下空间数字化精准利用方面进行探索,为今后大型数据中心建造提供一定的思路。



主讲人:刘传逢

个人简介:刘传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副院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湖北省地下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工作期间主持或参与的10余项武汉市重大建设项目测绘保障及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获得中国测绘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励。参编国家标准“地下管线数据获取规程”、测绘行业标准“管线测绘技术规程”,主编地方标准“武汉市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编写工作。在行业刊物发表20余篇技术论文。

报告名称:城市仿真水环境评估预警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报告摘要: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近年来,水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武汉市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全市水体数量大、类型多、问题复杂,且随着中央环保督查工作的日益严格和深入,水环境治理仍面临巨大压力。现阶段是落实长江大保护、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环保督查等重大战略的关键期,也是武汉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和人民追求环境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时期,因此,有必要研究并开发一个城市仿真水环境评估预警平台,创新性的探索新时代展示和管理独特水资源的智慧化手段,对城市水环境系统和水城互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快速量化评估和预警,探索城市建设管理和水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本文以武汉市南湖流域为建设试点,首先介绍了城市仿真水环境评估预警平台建设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总体框架和功能模块等内容;然后重点论述了管网混错接评估、污水量和污染物负荷评估、污水系统空白区识别、污染风险点识别、污水系统承载力评估、污水收集与处理条件评估、水环境状况评估、水文特征评估等关键技术;最后,展示了平台的研究成果,并对于平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几点思考。


主讲人:杨槐

个人简介:杨槐,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福建省创业英才、厦门市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优秀软件企业家、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副主委、厦门市政协常委,兼任福建省地理信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厦门数字城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目前,还兼任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等四个国家级专委会和工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知名专家、国家多部委专家委员、国际管线专业学会荣誉院士。

曾担任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带领企业2012年IPO成功过会,2015年资本并购在创业板上市,2016年和2017年企业上缴税费年均亿元。2018年起,任厦门海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报告名称:城市信息模型CIM与可视化技术对地下空间信息化趋势的影响

报告摘要:城市的基础数据底座,从地理空间框架、到地理时空云平台、再到城市信息模型,以及正在显现的数字孪生底座,正不断地提升城市数据“全、准、快、廉”的水平。另一方面,“多元、异构、动态、分散”的海量数据,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多角度、多指标、多阶段、多变化”等特征,需要有前沿的可视化技术表现手段。城市的基础数据底座以及可视化表现,将成为持续影响地下空间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0.131814s